
英國將預計在本周四(8月11日)迎來今年的第二波熱浪。雖然這次的氣溫預計只會升到攝氏三十多度,不像七月時升到攝氏四十度,但這波熱浪的持續時間會比上一波熱波更長,也許會造成更多的傷亡數字。
在英國,每年有平均2000宗與高氣溫相關的死亡案件。對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來說,持續高溫會使他們的身體無法及時得到散熱,並因此影響健康。
熱浪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影響:
- 脫水(Dehydration)/熱痙攣(Heat cramps)
因為流汗而便身體水分流失,嚴重時,體內的不平衡狀況會擾亂血液中鹽分、礦物質和糖分的濃度,從而干擾人體正常運作功能。
- 過熱(Overheating)/ 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
當人體處於高溫環境下,無法通過調節體溫來進行散熱,從而產生的不適症狀。身體過熱會使患有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症狀變糟,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、腹水十竹難火、頭暈、頭痛等也可能是身體過熱造成的症狀。
- 中暑(Heatstroke)
脫水和過熱都屬於熱傷害,其中程度最嚴重的熱傷害就是「中暑」。當人體因中樞體溫調節失常,無法正常排汗,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熱量,就會造成中暑。其中最主要的症狀是體溫飆升(通常超過攝氏四十度),出現皮膚乾熱、無汗、頭暈、心跳過快、抽搐、休克等症狀。
若出現中暑的情況,甚至有機會併發橫紋肌溶解症,所以一旦出現中暑症狀,請立即送醫求治。延遲治療可能會造成永久性傷害,甚至造成死亡。
熱傷害常見的9大特徵與症狀:
(脫水>過熱>中暑)
- 肌肉疼痛、四肢無力
- 臉色蒼白、虛弱
- 噁心、嘔吐
- 大量出汗、皮膚濕冷
- 頭痛、頭暈
- 心跳加速、血壓降低
- 體溫飆升、皮膚無法出汗而乾燥
- 意識不清、混亂、說話含糊不清
- 失去意識、昏迷
如何改善與緩解熱傷害症狀?
根據程度不同,對於處理方法也有些微差異,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「快點降溫」,因為人體若長期處於高溫狀態,許多生理機能會出現障礙,從而引發嚴重的後遺症。
- 陰涼:立刻移動至通風良好及陰涼的地方休息。
- 脫衣:去除身上多餘的衣物、配件,幫助散熱及保持呼吸暢順。
- 散熱:用濕冷的毛巾擦拭身體,或以搧風、灑水等方式幫助降溫。
- 補水:若症狀輕微,一般短時間會恢復意識或持續保持清醒。可通過適度補充水分,例如食鹽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。
- 送醫:若症狀嚴重,例如無法降溫或意識不清超過5-10分鐘,應立即送醫,避免延誤治療。
造成熱傷害的8大原因
- 水分攝取量不足
- 體重過重、肥胖(散熱能力較差)
- 悶熱環境
- 長時間曝曬於烈陽下
- 睡眠不足(身體機能代謝受影響)
- 體質容易中暑(受基因、自身體質影響)
- 藥物影響(影響排汗散熱機能的藥物,例如抗組織胺、利尿劑等)
- 心臟病或長期病患者(例如糖尿病患者)
預防中暑的12種方法
- 避免於紫外線強烈的時段在外活動曝曬(如上午11點到下午3點)
- 避免長時間待在悶熱、不通風的室內(如沒有空調的車廂內)
- 保持室內涼快(例如拉上面向太陽的房間的窗簾、開風扇)
- 在較涼快的地方休息(室外可能比室內更涼爽)
- 善用工具防曬(如防曬霜、陽傘、寬邊帽)
- 適時補充水分(隨身帶水)
- 避免過量喝酒,因為酒精會使身體脫水
- 穿著透氣、輕薄材質衣物
- 吃蔬果、消暑食物(如西瓜、冬瓜、綠豆、薏仁)
- 選擇較清涼的時段運動(如傍晚及清晨)
- 洗冷水澡、攜帶涼感毛巾或保冰袋(敷於頸部及腋下幫助降溫)
- 保持充足睡眠(確保新陳代謝正常)
其他注意事項
- 切勿將兒童或動物留在車內,因為強烈的陽光會使汽車內部變得非常炎熱,可能會導致中暑或死亡。
五級溫度級別警告
為了保障大眾安全,英國衞生局(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, UKHSA in short)每年6月至9月都會提供一個名為「熱健康警報」(Heat-Health Alert Service)的服務,以幫助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應對極端的高溫。當氣象局(The Met Office)在區域內預測白天和夜間的最高溫度後,假如溫度超過某些熱量閾值,就會向相關衞生專業人員和從事社會護理工作的人員發出警告。
- 0級(Level 0):提醒當局要在夏天來臨前做好準備。
- 1級:綠色 (GREEN):最低限度的警戒狀態。
- 2級:黃色 (YELLOW):當一個或多個地區至少連續兩天的溫度風險達到60%或以上時立即觸發,提醒社會護理員與醫療人員需多加注意。
- 3級:琥珀色 (AMBER):當一個或多個地區的溫度風險達到90%或以上時立即觸發。
- 4級:紅色 (RED):國家緊急狀態,這代表熱浪非常嚴重,並可能會持續一段長時間,即使不是高危人士,也應多加小心。